就业去向分析

就业去向看到的一个评论,有点意思,摘抄一下:

80年代大家都是挤破脑袋进体制内。公务员和军队是一等人,国企事业单位次之。私企?个体户?那是资本主义的尾巴,哪天说割就割了。

然而,90年代实现双轨制。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,一大堆体制内下海经商,国企后来迎来改制(破产)潮,公务员也不受待见。90年代最热的,其实是外企,福利好,地位高,管理先进。那时候,宝洁、强生、辉瑞、联合利华这些公司也是一波一波收割名校毕业生。另外一个热门就是出国,由于基础科学出国更容易,在90年代末00初造就了“21世纪是xx的世纪”的传说。

然后亚洲金融风暴、国企抓大放小,然后发现外企天花板明显,国企反而强势起来。至于21世纪的科学,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了。电网两油三大运营商四大行,在00-10年代最热。基建、垄断相关专业,这时候最热门,比如土建、电气、通信等等,在08年的4万亿之后达到顶峰。

过去十年,垄断国企被迫割肉让利,民营企业——尤其是高科技和互联网民企,一轮一轮冒出来。华为、阿里、腾讯、字节等等成为大家热衷去的企业。前些年大家还在吹嘘互联网颠覆这个颠覆那个,这两年是不是开始被敲打了?

疫情来了,大家发现这个泡沫也就这么回事。而十八大以来持续整顿公务员队伍,导致公务员的管理明显改善。国家对政府执政能力要求提高,也增加了对高学历公务员的需求,造就了这几年繁荣。

其实太阳底下无新鲜事。80年代也搞过提升学历、干部年轻化。但当年去当公务员的大学生发展一定好吗?

我认识一个80年代厦门大学毕业的,在一个偏远县耗了一辈子,卡在正科上不去,都快退休了。80年代,全部大学生才几十万一年,想想当时的厦大什么概念?

今天跟八九十年代一样,大家都热衷于进体制内。体制内就已经不是最好的机会了(当然也不会太差),进去之后要服从组织分配,卡在某个地方、某个位置几十年很常见:国家最缺公务员的地方,一般发展都比较差。而发展好的地方常常不缺人,自然没什么上升空间。

今天看得到的最大机会,其实还是是去亚非拉。就像八九十年代最大的机会是闯广东一样。不要说亚非拉乱,广东90年代到00初能好到哪里去?飞车党了解下?孙志刚了解下?
但这个说着容易,实际上呢?换到当时,你怎么知道要去深圳而不是汕头海南?都是经济特区,汕头还有李嘉诚等潮汕商人加持,当时谁知道汕头会发展这么差?亦或者闯海南,遇到房地产泡沫破裂,背一辈子债?
所以,你现在去闯亚非拉,哪知道哪个地方会成为深圳,哪个地方成为海南,哪个地方成为汕头?判断错了,可是要命的事情(可能真的是字面意义上要命)。

人人都以为自己是算无遗策的诸葛亮,找个好的路径就能躺赢。
但是看看诸葛亮自己怎么说的:
夫难平(评)者,事也。…..凡事如是,难可逆见。臣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至于成败利钝,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。

还有人说什么公务员待遇稳定,不会失业…再数一数:
80年代冷战还没结束,就搞了大裁军。越南阿富汗还在打仗,苏东接下来就剧变,危机存亡之秋,我国先把军队裁掉了100万…..
90年代国企维持不下去,但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统治阶级,社会主义的工人怎么能失业?但我们国家说社会主义没有失业,但是可以下岗嘛。看成败、人生豪迈、只不过是重头再来….
2001年加入WTO,国家扩大开放,按理外企应该生意越做越大,谁知道外企会被国货打得节节败退,整个部门的裁…
2008-2010时一群人吹垄断国企躺着挣钱、能源银行乃百业之母。你看这十来年强迫几大垄断企业降价降了多少次?
为什么总有人相信我们国家会养闲人,而且一养就是三五十年呢?这几十年我们宪法都改了几次了?

历史潮流滚滚向前,因果轮回难以预料。
你问我,怎么才能不落因果、不入轮回?
我只能回答:不昧因果,不惧轮回。